从秒拍到抖音,金字塔顶没有BAT的原生短视频产品
2018-08-21 10:38:43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来源:搜狐科技

文/北大新媒体

早期短视频行业的三足:秒拍、美拍、微视

2017年的时候,很多人以为短视频发展到了顶峰。然而到了2018年中叶,短视频行业依旧没有停下它前进的步伐。

随着《创造101》的上线,4月开始腾讯又重新大力推广了多年前被放弃的短视频产品——微视。在节目中,登录微视可以给想要PICK的小姐姐点赞,微视里面还有各位选手独家的视频。并且微视还上线了视频跟拍、歌词字幕功能,打通了QQ音乐库。微视的一系列操作都在对标其竞争对手——抖音。  

只不过,多年前微视上线的时候,那个时候它的竞争对象则是——秒拍。

从秒拍到抖音,我们可以一悉短视频行业的变迁。

秒拍被背后的公司一下科技早在13年便已经乏发力短视频行业。彼时,短视频行业的三足竞争格局是秒拍,美拍和微视。它们都不约而同在模仿美国短视频产品vine——6秒横屏视频+工具属性。

2014年这一个阶段,短视频仍以工具属性为主。秒拍和微博深度合作,美拍利用滤镜美颜切中女性市场,微视在竞争中因为产品更迭慢、用户体验差逐渐落败。

秒拍通过“冰桶挑战”活动,带动了2000多位明星参与活动,此次传播活动,让秒拍的日活增加到200万。15年的小咖秀、16年的一直播也都更加巩固了秒拍在短视频领域的地位。

秒拍因为和微博密切合作而获取了大量明星得头部曝光,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,秒拍成为了微博在14年发力短视频后的重要入口,但也因此,秒拍没能建立起独立的社区体系,一直严重依附于微博自带的用户。

秒拍本质上是一款横屏pgc产品,更多是媒体属性而不是社区属性。不论是秒拍还是美拍,都依赖传统的人工编辑分发内容,尽管随着AI技术的发展,它们都采取了算法推荐的方式,但是其核心状态依旧没有变化。

去年开始短视频行业格局大变,快手和抖音这样的UGC社区、竖屏短视频成为了新的短视频代表。

一下科技从去年起便默默上线了一款叫波波的短视频,对标抖音快手的形式,注重社区的运营,注重ugc的发展。这款产品没有和微博进行捆绑,揭示了一下科技独立运营app的野心。

尽管波波视频的数据不错,在多个短视频行业的榜单之中,曾经冲到过前十。但是就在7月,秒拍和波波视频被责令无限期下架,紧缩的内容监管则给了它们当头一棒。

美拍亦然,6月2号美拍主动下架停更30天,表示积极整改内容。

上半场的明星产品们正在逐渐退场,它们风光的地位已然让渡给了新秀们。

BAT入局的下半场

2017年以后,一度萧条的短视频行业重新焕发起了生机,整个行业百花齐放呈现出了多种的短视频发展格局。

从行业领头羊来看,可以分为腾讯系和头条系。字节跳动(今日头条)旗下拥有抖音、火山小视频、西瓜视频,都是字节跳动自家的产品。而腾讯系的都是它投资的APP,快手和全民K歌。

字节跳动的3款短视频产品各具特色,圈占着不同的用户人群。火山小视频一度主打的口号是“能赚钱的短视频APP”,用接地气的方式对标快手。西瓜视频主打资讯、幽默搞笑类的PUGC内容,以横屏模式为主。同类型的还有快看视频(百度)、土豆视频(阿里)、下饭视频(腾讯)。

快手令人吃惊的1.2亿日活跃量已经被抖音超过。6月份,抖音宣布其日活跃突破1.5亿,相比3月的日活数据猛增了8000万。这也许可以从各大自媒体对抖音的高频率批判上窥见一二,现在抖音真的很火。

快手在三四线城镇默默耕耘多年,不做头部流量、不做运营、一直保持着社区平等的原则。快手细水长流的发展逻辑难以轻易复制,对于巨头们来说,抖音是更容易模仿的对象。

抖音在推广运营方面采取烧钱的战略,据说一天就会烧掉2000万人民币。而在互联网发展中,烧钱大战一直是巨头们的拿手好戏。

君不见百度和腾讯都纷纷展开了短视频内容制作的补贴大战。

百度Nani发布达人招募计划,以高补贴、高流量宣传,会招募5000名头部制作者,并给予月薪1万的奖励,并无限招募有潜力的作者。

微视在4月份和MCN机构合作,“S级3000元一条,1000观看1000赞;A级1000元一条,1000观看500赞;B级300元一条,1000观看50赞。”

可惜红红火火的补贴却成了一场讽刺的闹剧,大量被MCN机构带到微视的创作者们发现自己的补贴并没有如额兑现,大量的制作者被欠薪。微视告知创作者们原先说好的按照数据所给予的补贴,变成了根据后台数据来衡量。许多人的补贴一下子只能拿到原来预计的1/10。

微视、Nani想从抖音挖人,却一是补贴发放不到位,二是真正的大头部用户并不愿意轻易离开原生平台。一个抖音红人的能有多少死忠粉愿意为了他切换视频平台呢?

除了表现亮眼的头条系和腾讯系,百度投资了人人视频、梨视频,寄希望于通过百度擅长的信息流来COVER更多的短视频内容。腾讯的战略级产品微视打通了QQ、QQ空间、浏览器等多个接口。阿里在淘宝上线了短视频“独客”。

混战还在上演。

为什么BAT没用做好短视频?

在长视频领域,TOP3的腾讯视频、爱奇艺、优酷分别被腾讯、百度、阿里所把控。长视频行业的寡头垄断格局形成,第二梯队的搜狐视频、乐视视频、PPTV的声音越来越小。

BAT以横扫一切的力量,把触手伸到了互联网的各个领域。但是在短视频行业中,不论是前半场的胜者秒拍和美拍,还是如今的快手和抖音,都不是BAT的原生产品。

作为中国互联网寡头的BAT,有钱有势有资源,却没有代表的短视频app。这也展示了,寡头垄断格局也不能涵盖一切。

入场晚的BAT,已经失去了先发优势,能依靠是自身庞大的资本。

在互联网时代,梅特卡夫提出了特卡夫定律(Metcalfe’slaw):网络效应下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会以用户规模的平方的速度增长,而飞速增长的价值又不断的吸引着潜在的用户进入到这一网络中来。

拥有大量用户的BAT、乃至TMD,似乎都非常符合经济学中的“赢者通吃”(winner-take-all)的道理,但是事实是,短视频领域里面,BAT无一例外地都折戟沉沙。

在互联网行业中,寡头的网络外部性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制约。

多归属(multi-homing)特征,意味着用户可以同时使用多个APP产品。短视频产品交替使用的转移机会成本(opportunity cost)趋近于0,我们不会因此同时使用了抖音和微视而付出额外的代价。既然缺乏预算约束(budget constraint),那么用户更愿意享有多个丰富的产品。

产品差异(productdifferentiation)是每一个短视频APP之间必然存在的,产品的差异化造就了抖音和微视相似又不同的发展路径,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网络效应为某一款单一APP所带来的潜在垄断。

企业的基因,是企业在不断的经营中所形成的独特的企业文化、市场、用户、产品。独特的基因也造就每一个公司的术业有专攻,专营化也成了其独特的保护层,也避免了像BAT这样的寡头的网络效应,让字节跳动、快手等短视频有了发展的空间。

深耕算法、利用人工智能分发信息;打造高度沉淀的短视频社区……这些都是快手和抖音们的文化基因,也是BAT所缺乏的。相比腾讯拥有QQ、微信两大社交平台的社交基因,百度和阿里一直在社交上表现乏力。

此时与外部合作成为了BAT抓住短视频的重要一环。抖音从3月起,开启了内容电商的流量变现方式。由于缺乏自建的支付体系,抖音选择了和淘宝合作。抖音的内容带货能力非常强劲,这也正是淘宝看中的。

比起硬凹差异化大的领域,阿里像小红书等做内容+电商的短视频平台显然会更得心应手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