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来源:CCTV证券资讯频道官方网站
最近,一款名叫“皮皮虾”的APP陷入舆论漩涡,并将其背后的真正主人——今日头条给牵连到了台前。
之所以“一出生就走黑”,是因为“皮皮虾”与曾经红极一时、又急转直下的“内涵段子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——诞生于2012年的内涵段子,到2017年已经拥有2亿用户,月活用户超过2000万,但在今年4月却因存在导向不正、格调低俗等突出问题,被国家广电总局责令永久关停,并要求该公司举一反三,全面清理类似视听节目产品。
就在短短4个月后,宣称“主打轻幽默内容的全新产品”皮皮虾又粉墨登场。网友发现,皮皮虾的外观和风格像极了内涵段子App,还可以绑定今日头条账号,并同步内涵段子的账号和数据,并会显示“你是第XXXX个回新家的黄金皮皮虾。”网友纷纷惊呼,内涵段子“复活”了!
面对一款已经被监管部门明令禁止的产品,巧立名目、改头换面,今日头条不惜铤而走险让其“借尸还魂”,恐怕看中的还是其可观的流量和用户数,以及背后隐藏着的巨大利益。
毕竟,除了在4月10日内涵段子被永久关停,今日头条及其旗下产品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上,不仅饱受舆论批评,更是多次受到监管部门处罚:从今日头条、快手播出有违社会道德节目,到今日头条违规投放虚假医疗广告,再到抖音投放侮辱英烈广告,在短短几个月时间,今日头条已经被公开约谈了至少三次,道歉五次——这可能也创下了中国乃至世界互联网企业的一个记录。

而今日头条系的口碑和用户流量也遭遇滑铁卢。有数据显示,以4月10日为分水岭,在其之后今日头条的单日用户使用时长和单日活跃用户数双双下滑,随之而来的是今日头条的估值大幅缩水,从3月中旬的500亿美元降至300亿美元。
虽然之后今日头条集团公司字节跳动试图主推抖音以缓解压力,然而抖音却因在6月初投放侮辱英烈的广告再次被监管部门约谈惩处,暂停广告业务。窘境之下,今日头条“复活”皮皮虾也就不难理解了。
然而,前有今日头条系产品早已因低俗不适宜内容遭到舆论抨击,后有今日头条利益至上再推“内涵段子变脸版”,这背后除了利益至上,似乎还透露这头条对监管部门三令五申政策的不屑一顾。
事实上,从以往头条的种种应对就能看出其对监管部门的敷衍了事。如上文所提,头条被政府约谈的次数之多业内数一数二,而头条道歉的次数也算得上是首屈一指。对于此,今日头条似乎摸索出了“约谈-道歉-再约谈-再道歉”的应对套路,甚至还理直气壮地标榜引以为傲的“智能算法、机器算法”。
就像头条CEO张一鸣曾认为的那样,头条不以价值观为先,以算法为先。算法只管“准不准”、不管“对不对”,算法没有价值观,不应把问题归责于技术。然而这些“算法”的追随者们可能忘记了一条原则:技术是为人服务的。科幻作品中的机器人尚有“不得伤害人类个体”的最高法则,何况是已经投入现实使用的技术呢?
即便技术本身是中立的,如何使用技术、传播什么内容,同样体现了技术使用者的价值观。比如,在决定给用户推送哪些内容时,不但要考虑用户的个人兴趣和习惯,帮助他们“各取所需”;更需要对内容产品的质量做出全面评价,善于辨别真伪、敢于判断对错。
企业把追求利润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无可厚非。但这并非唯一目标和终极目标——在此之前,更为重要的是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。如果企业把应该担当的社会责任抛诸脑后,就算能够制造再多的利润,也只是暂时的。
文章来自: 咸宁新闻网 http://www.xnnews.com.cn
原文参考:http://news.xnnews.com.cn/qyxc/201808/t20180807_3075380.shtml